第一次伊拉姆战争(1983-1987)
编辑
在斯里兰卡持续的冲突政治的支持下,北部和东部的政治化泰米尔青年开始组建激进组织。这些组织独立于科伦坡泰米尔领导层发展起来,最终拒绝并消灭了他们。这些组织中最突出的是TNT,1976年更名为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或猛虎组织。猛虎组织最初对该国发动了一场暴力运动,特别是针对警察和试图与政府对话的温和泰米尔政客。他们的第一次重大行动是1975年普拉巴卡兰暗杀贾夫纳市长阿尔弗雷德·杜拉亚帕。
猛虎组织早期战争的运作方式是以暗杀为基础,而当时政府的运作方式则是在城市周围设立一系列检查站。1978年,猛虎组织领导人普拉巴卡兰亲自暗杀了泰米尔议员卡纳加拉特南。
1981年5月,贾夫纳图书馆在两名僧伽罗内阁成员在场的情况下被烧毁,目击者称之为穿制服的警察和僧伽罗暴徒,导致90000多本书籍被毁,其中包括具有巨大历史价值的棕榈叶卷轴。这个种族书目冲突的暴力例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使泰米尔人民相信政府无法保护他们或他们的文化遗产,并说服他们中的许多人支持一个独立的国家。
1983年7月,猛虎组织在Thirunelveli镇外对斯里兰卡军队巡逻队Four Bravo发动致命伏击,造成一名军官和12名士兵死亡。执政的联合国人民党成员利用民族主义情绪在首都科伦坡和其他地方组织屠杀。据泰米尔人权中心称,在黑色七月期间,5638名泰米尔人被屠杀,25万逃离的泰米尔人在国内流离失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逃离了僧伽罗语占多数的地区。这被认为是内战的开始。
除了猛虎组织,最初还有过多的激进组织。根据巴解组织的立场,猛虎组织的立场是,应该只有一个。
1984年11月,居住在Kent和Dollar农场的泰米尔平民被斯里兰卡军队驱逐后,僧伽罗罪犯被安置在那里。囚犯的安置被用来进一步骚扰泰米尔人,迫使他们离开该地区。僧伽罗定居者证实,年轻的泰米尔妇女被绑架、带到那里并遭到轮奸,首先是被部队强奸,其次是被狱警强奸,最后是被囚犯强奸。
最初,猛虎组织因1984年肯特和美元农场大屠杀等毁灭性袭击而声名鹊起,当时62名男子、妇女和儿童在夜间睡觉时遭到袭击,并被斧头砍死头部。袭击往往是为了报复斯里兰卡军队的袭击,例如瓦尔韦蒂图赖大屠杀后立即发生的阿努拉德普拉大屠杀。政府军以库穆迪尼船大屠杀回应了阿努拉德普拉大屠杀,造成23多名泰米尔平民死亡。
随着时间的推移,猛虎组织与几乎所有其他泰米尔激进组织合并或基本上消灭了这些组织。因此,许多泰米尔分裂团体最终以准军事组织的身份与斯里兰卡政府合作,或谴责暴力并加入主流政治;一些以泰米尔人为导向的政党仍然存在,他们都反对猛虎组织建立独立国家的愿景。
猛虎组织和政府之间的和平谈判于1985年在廷布开始,但很快就失败了,战争仍在继续。1986年,作为这场冲突的一部分,许多平民遭到屠杀。1987年,政府军将猛虎组织战士推向北部城市贾夫纳。1987年4月,政府军和猛虎组织战士进行了一系列血腥行动,冲突爆发得非常激烈。
1987年5月至6月,斯里兰卡军方发动了一场名为“解放行动”或“瓦达马奇行动”的攻势,从猛虎组织手中夺回了对贾夫纳半岛领土的控制权。这标志着斯里兰卡军方自独立以来首次在斯里兰卡领土上进行常规战争。攻势取得了成功,猛虎组织领导人普拉巴卡兰和海虎组织领导人在瓦尔韦蒂图赖险胜前进的部队。
1987年7月,猛虎组织进行了第一次自杀式袭击。据报道,黑虎队队长米勒驾驶一辆载有炸药的小型卡车穿过斯里兰卡一个设防军营的围墙,造成40名士兵死亡。猛虎组织发动了378多次自杀式袭击,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杀式运动之一,自杀式袭击成为猛虎组织的标志和内战的特征。
印度干预(1987–1990)
编辑
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参与尤其强烈,那里的种族亲缘关系导致了对斯里兰卡泰米尔人独立的强烈支持。在整个冲突期间,印度中央政府和邦政府以不同的方式支持双方。从1983年8月到1987年5月,印度政府通过其情报机构研究与分析部向六个斯里兰卡泰米尔激进组织提供了武器、培训和资金支持,其中包括猛虎组织、泰米尔伊拉姆解放组织、伊拉姆学生革命组织(EROS)、伊拉姆人民革命解放阵线(EPRLF)和泰米尔伊拉姆解放军(TELA)。[27]猛虎组织的崛起被广泛归因于其从RAW获得的最初支持。据信,通过支持不同的激进组织,印度政府希望保持泰米尔独立运动的分裂,并能够对其施加公开的控制。[28]
印度在20世纪80年代末变得更加积极,1987年6月5日,印度空军在贾夫纳的猛虎组织被斯里兰卡军队围困时,向猛虎组织空投了食品包裹。当时就在斯里兰卡政府表示即将击败猛虎组织之际,印度却以空投支援方式向猛虎组织控制的地区空投了25吨食品和药品,直接支持叛军。[29]举行了谈判,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和斯里兰卡总统贾耶瓦尔德内于1987年7月29日签署了《印度-斯里兰卡和平协议》。根据这项协议,斯里兰卡政府对泰米尔人的要求做出了一些让步,包括将权力下放给各省,将北部和东部各省合并为一个省,并获得泰米尔语的官方地位(这是斯里兰卡宪法第13修正案)。印度同意派出印度维和部队在北部和东部建立秩序,并停止援助泰米尔叛乱分子。包括猛虎组织在内的激进组织虽然最初不情愿,但同意向IPKF交出武器,IPKF最初监督了停火和激进组织的适度解除武装。斯里兰卡武装部队被限制在北部和东部的兵营内,僧伽罗定居者被解除武装。1987年10月,12名被政府俘虏的猛虎组织成员自杀,导致泰米尔激进分子,特别是猛虎组织在整个东部省进行反僧伽罗人大屠杀,150名僧伽罗被杀,数万人沦为难民。
在J.R.Jayawardene宣布将与印度人战斗到最后一枪之后不久,《印度-斯里兰卡协议》的签署导致了南部的动荡。IPKF的到来控制了该国北部的大部分地区,使斯里兰卡政府能够将部队转移到南部以平息抗议活动。这导致了南部Janatha Vimukthi Peramuna的起义,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被血腥镇压。
尽管大多数泰米尔激进组织放下武器,同意寻求和平解决冲突,但猛虎组织拒绝解除其战斗人员的武装。IPKF急于确保协议的成功,随后试图用武力遣散猛虎组织,最终与他们发生了全面冲突。在长达三年的冲突中,IPKF还被许多人权组织以及印度媒体指控犯有各种虐待行为。IPKF也很快遭到泰米尔人的强烈反对。[30]与此同时,民族主义情绪导致许多僧伽罗人反对印度继续留在斯里兰卡。这导致斯里兰卡政府呼吁印度退出该岛,据称政府与猛虎组织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最终达成停火。然而,猛虎组织和IPKF继续频繁发生冲突。1989年4月,拉纳辛赫·普雷马达萨政府命令斯里兰卡军队秘密向猛虎组织移交武器,以对抗IPKF及其代理的泰米尔国民军。[31]尽管IPKF的伤亡人数不断增加,要求IPKF从斯里兰卡冲突双方撤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甘地拒绝将IPKF撤出斯里兰卡。然而,在1989年12月印度议会选举失败后,新总理辛格下令撤出IPKF,他们的最后一艘船于1990年3月24日离开斯里兰卡。IPKF在斯里兰卡驻扎了32个月,导致1200名印度士兵和5000多名斯里兰卡人死亡。印度政府的成本估计超过₹103亿。[32]
拉吉夫·甘地遇刺
编辑
1991年,前总理拉吉夫·甘地被女性自杀式炸弹袭击者Thenmozhi Rajaratnam暗杀后,印度对猛虎组织的支持率大幅下降。印度媒体随后报道称,普拉巴卡兰决定罢免甘地,因为他认为这位前总理反对泰米尔解放斗争,并担心如果他赢得1991年印度大选,他可能会重新加入被普拉巴卡兰称为“撒旦力量”的印度人民解放阵线。1998年,由特别法官V.Navaneetham主持的印度一家法院认定猛虎组织及其领导人Velupillai Prabhakaran应对暗杀事件负责。[33]在2006年的一次采访中,猛虎组织理论家Anton Balasingham对暗杀事件表示遗憾,尽管他没有完全承担责任。[34][35]在2011年的一次采访中,猛虎组织财政部长兼首席武器采购官Kumaran Pathmanathan就Velupillai Prabhakaran杀害前总理拉吉夫·甘地的“错误”向印度道歉。他进一步表示,拉吉夫的暗杀是“精心策划的,实际上是与普拉巴卡兰和(猛虎组织情报负责人波图·安曼)一起完成的。每个人都知道真相”。[36]暗杀事件发生后,印度仍然是冲突的外部观察者。
第二次伊拉姆战争(1990-1995)
编辑
尽管采取了安抚泰米尔人情绪的措施,如1987年11月颁布的第13修正案,但暴力行为仍有增无减。与此同时,当时的北部和东部省议会首席部长Vartharaja Perumal提出了解决种族危机的19点要求。他威胁说,如果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省议会将继续单方面宣布北部和东部省份独立,就像罗德西亚的情况一样。普雷马达萨总统迅速解散安理会(1990年3月)。与此同时,猛虎组织使用恐怖战术将僧伽罗人和穆斯林农民从该岛北部和东部吓跑,并迅速控制了该岛的大部分领土。1989–90年,当印度维持和平部队撤出时,猛虎组织在其控制的地区建立了许多类似政府的职能。1990年举行的临时停火,当时猛虎组织忙于摧毁敌对的泰米尔组织,而政府则通过联合行动镇压了JVP起义。当两名主要战斗人员都建立了自己的权力基础时,他们互相攻击,停火协议破裂。政府随后发动攻势,试图夺回贾夫纳,但没有成功。
这一阶段的战争很快被命名为“伊拉姆战争II”,其特点是前所未有的残暴。1990年6月11日,猛虎组织在东部省屠杀了600名警察,因为他们承诺安全行动。政府禁止食品和药品进入贾夫纳半岛,空军无情地轰炸了北部。1990年下半年,仅在拜蒂克洛和安帕莱区就有4500名泰米尔人被安全部队杀害或失踪。猛虎组织的回应是袭击僧伽罗人和穆斯林村庄,屠杀平民。战争中规模最大的平民大屠杀之一发生在猛虎组织在Palliyagodella屠杀166名穆斯林平民。政府训练并武装了穆斯林家庭卫队。[37][38]
著名的国际法学家Neelan Thiruchelvam在科伦坡国际法院的一次演讲中表示,对包括许多儿童在内的平民在萨图鲁孔丹东部大学的屠杀和失踪进行的适当调查,Mylanthanai和Sooriyakanda大规模谋杀和埋葬学童的事件因通过紧急条例而受到阻碍,这助长了有罪不罚的气氛。[39]在北部和东部的路边,燃烧的尸体成了常见的景象。在全国各地,政府敢死队分别追捕、绑架或杀害了涉嫌同情JVP或LTTE的僧伽罗人或泰米尔青年。[40]1990年10月,猛虎组织驱逐了居住在北方省的所有穆斯林。共有72000名穆斯林被迫离开家园,只带走了身上的衣服。[41]
这场战争中最大的一场战斗发生在1991年7月,当时5000名猛虎组织战士包围了军队的大象山口基地,该基地控制着通往贾夫纳半岛的通道。在长达一个月的围困中,双方都有2000多人死亡,随后10000名政府军抵达该基地进行救援。[42]1992年2月,政府的另一系列攻势未能攻占贾夫纳。Denzil Kobbekaduwa中将、Vijaya Wimalaratne少将和Mohan Jayamaha少将于1992年8月8日在Araly(Aeraela)Jaffna死于地雷爆炸。他们的死严重影响了军心。1993年5月,猛虎组织的一名自杀式炸弹袭击者杀害了斯里兰卡总统拉纳辛赫·普雷马达萨,猛虎组织也取得了重大胜利。1993年11月,猛虎组织在普纳林战役中击败了军队。这次袭击造成532名斯里兰卡士兵和135名水兵死亡或失踪。[43]
第三次伊拉姆战争
编辑
在1994年的议会选举中,联和党被击败,由昌德里卡·库马拉通加领导的人民联盟以和平纲领上台。在总统竞选期间,在格兰德帕斯州托塔兰加举行的一次集会上,猛虎组织发动了炸弹袭击,消灭了联普党的全部领导层,包括其总统候选人加米尼·迪萨纳亚克。库马拉通加以62%的多数票当选总统。1995年1月达成停火协议,但随后的谈判毫无结果。4月19日,猛虎组织破坏停火,炸毁了斯里兰卡海军的两艘炮艇,即苏拉亚号和拉纳苏鲁号,从而开始了战争的下一阶段,即第三次伊拉姆战争。[44]
新政府随后奉行“以战争换和平”的政策。决心夺回被2000名叛军占领的主要叛军据点贾夫纳,[45]在成功的里维雷萨行动中向半岛投入了军队。在1995年8月的一次特别事件中,空军喷气式飞机轰炸了纳瓦利(纳瓦韦拉)的圣彼得教堂,造成至少65名难民死亡,150人受伤。[46]在同一年的另一个例子中,40多人在纳格尔科维尔被屠杀,随后几年发生了更多的平民大屠杀,如库马拉普拉姆大屠杀、坦帕拉卡马姆大屠杀、Puthukkudiyiruppu大屠杀等,所有这些都是由政府军实施的。政府军最初切断了半岛与岛上其他地区的联系,[45]然后,经过七周的激战,近十年来首次成功地将贾夫纳置于政府控制之下。1995年12月5日,斯里兰卡国防部长阿努鲁达·拉特瓦特上校在贾夫纳堡内举行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仪式,升起了国旗。政府估计,大约2500名士兵和叛军在进攻中丧生,估计7000人受伤。[47]许多平民在这场冲突中丧生,例如纳瓦利教堂爆炸案,造成125多名平民死亡。猛虎组织和350000多名平民在SL军事行动和猛虎组织压力下被迫离开贾夫纳,逃往内陆的瓦尼地区。大多数难民在第二年晚些时候返回。
作为回应,猛虎组织发动了“巨浪行动”,并在1996年7月18日的穆莱蒂武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造成1173名陆军士兵死亡,其中包括207名向猛虎组织投降后被处决的官兵。[48][43]政府于1996年8月再次发动进攻。另有20万平民逃离暴力。基利诺奇镇于9月29日被占领。1997年5月13日,20000名政府军试图通过猛虎组织控制的瓦尼开辟一条补给线,但没有成功。
随着北部暴力事件的持续,猛虎组织在该国南部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区和公共交通工具多次引爆自杀式炸弹和定时炸弹,造成数百名平民死亡。1996年1月,猛虎组织在科伦坡中央银行发动了最致命的自杀式炸弹袭击,造成90人死亡,1400人受伤。1997年10月,它轰炸了斯里兰卡世界贸易中心,1998年1月在康提引爆了一枚卡车炸弹,摧毁了世界上最神圣的佛教圣地之一的牙神庙。作为对这次爆炸事件的回应,斯里兰卡政府宣布猛虎组织为非法组织,并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迫使世界各地的其他政府也这样做,严重干扰了该组织的筹款活动。
1997年1月,帕兰坦和大象山口周围的激战夺走了223名陆军士兵的生命。1998年9月27日,猛虎组织发动了第二次不受风浪影响的行动,经过激战,攻占了基利诺奇,赢得了基利诺奇战役的胜利。当年,基利诺奇前沿防线周围的冲突夺走了1206名士兵的生命。1999年3月,在拉纳·戈萨行动中,政府试图从南部入侵瓦尼。军队取得了一些进展,控制了Oddusuddan(Oththan thuduva)和Madhu,但未能将猛虎组织逐出该地区。1999年9月,猛虎组织在戈纳加拉屠杀了50名僧伽罗平民。[43]
1999年11月2日,猛虎组织以“第三次不息浪行动”重返攻势。几乎所有的瓦尼人都迅速落入猛虎组织手中。该组织在该地区发动了17次成功的袭击,最终占领了Paranthan(Puranthaena)化学品厂基地和Kurrakkan Kaddukulam(kurakkan kaela vaeva)基地。[49]死亡人数达516名士兵死亡,4000多人受伤。叛军还向北推进,向大象山口和贾夫纳进发。猛虎组织成功切断了斯里兰卡武装部队在基利诺奇镇南部、西部和北部的所有陆地和海上补给线。1999年12月,猛虎组织在选举前集会上发动自杀式袭击,企图暗杀总统钱德里卡·库马拉通加。她失去了右眼和其他受伤,但在总统选举中击败了反对派领袖拉尼尔·维克勒马辛哈,再次当选为她的第二个任期。
2000年4月22日,将贾夫纳半岛与瓦尼大陆分隔了17年的大象山口军事综合体落入猛虎组织手中,造成1008名士兵死亡。军队随后发动了Agni Kheela行动,夺回了贾夫纳半岛南部,但遭受了损失。[50][51]
早期的和平努力
编辑
随着伤亡人数的增加,战争的疲惫感与日俱增,似乎看不到尽头。截至2000年年中,人权组织估计,斯里兰卡有100多万人是境内流离失所者,生活在难民营中,无家可归,为生存而挣扎。因此,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了一场重要的和平运动,许多组织举办了和平营、会议、培训和和平冥想,并作出了许多其他努力,在各个层面弥合双方的联系。早在2000年2月,双方就要求挪威进行调解,最初的国际外交行动开始通过谈判解决冲突。[52]
随着猛虎组织于2000年12月宣布单方面停火,和平的希望越来越大,但他们于2001年4月24日取消了停火,并对政府发动了另一次进攻。在保卫了以前由军方控制的大片地区后,猛虎组织进一步向北推进。这一进展对驻扎着17000名斯里兰卡士兵的大象山口军事综合体构成了严重威胁。[53]
2001年7月,猛虎组织对班达拉奈克国际机场发动了毁灭性的自杀式袭击,摧毁了空军的八架飞机(两架IAI Kfir、一架Mil-17、一架Mil-24、三架K-8教练机、一架米格-27)和四架斯里兰卡航空公司的飞机(两架空中客车A330、一架A340和一架A320),抑制了经济并导致旅游业——这是政府暴跌的重要外汇收入来源。袭击的影响是毁灭性的,导致那年斯里兰卡经济自独立以来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出现负增长。[54]
2002年和平进程
编辑
开始停火
编辑
然而在将近2001年底时,在9月11日的攻击过后,LTTE开始宣称他们愿意寻求因应措施以和平解决冲突。该行动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对国际压力的恐惧,以及美国将此战争视为反恐战争而支援斯里兰卡政府。另一方面,斯里兰卡远程侦察巡逻部队(the Long Range Reconnaissance Patrol, 简称LRRP)的暗中行动已对泰米尔之虎的指挥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55]在这段期间,被视为LTTE的最高领导人普拉巴卡兰得力助手的Vaithilingam Sornalingam(别名Shankar),以及其他几个高级干部,都被LRRP捉拿。[56]
在南方,在和平遥遥无期与经济萧条的情形下,政府的“和平之战”战略面对越来越多的批评。于不信任案落败后,库马拉通加(Kumaratunga)总统被迫解散议会并且举行新的选举。2001年12月5日举办选举,由拉尼尔·维克勒马辛哈领导的民族团结阵线大获全胜,维克勒马辛哈承诺会找到解决冲突的协商办法。
在12月19日,经挪威的居中斡旋,将斯里兰卡政府与LTTE带到谈判桌上,LTTE宣布与斯里兰卡政府停火30天,并承诺会停止所有对政府军的攻击。[57]新政府对此表示欢迎,并在2天后予以回报,宣布长达一个月的停火,且同意解除对叛军控制区域的长期经济封锁。[58]然而,停火不是每个人都可接受的。佛教僧侣开始烧毁挪威国旗与煽动反对停火,最后形成一个有著极端主义观点的政党,名为Jathika Hela Urumaya。
签署相互谅解备忘录
编辑
双方于2002年2月22日正式签署相互谅解备忘录(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 MoU),并签署一项永久停火协定。挪威被任命为调解员,并与其他北欧国家共同决定,由专家组成的委员会“斯里兰卡监督任务”监督停火的执行。[59]八月,政府同意解除对LTTE的禁令,并且为与LTTE重新直接协商而铺好道路。停火协议签署后,开往贾夫纳的商业航班开始营运,而LTTE也开启A9公路(National Highway NO.9),该高速公路可连结政府在南方的控制区域与贾夫纳,并且贯穿LTTE的控制区域,允许平民交通用以通过Vanni 地区,这是许多年来的第一次通行,但是必须缴税给LTTE。国外许多国家也提供大量经济援助,如果已实现和平且结束长期冲突的乐观情绪持续增长的话。
人们期待已久的和平会谈于9月16日在泰国普吉岛(Phuket)举行,且9月5日时已有更进一步的谈判,有泰国、挪威、德国和日本在场。[60]在和平会谈中,双方皆同意以联邦作为解决方案的原则,并且LTTE会放弃他们长期以来对独立建国的要求。这是向来坚持建立独立的泰米尔国家的LTTE关键妥协,而这也代表很少同意权力下放的政府方面的妥协。这也是第一次双方交换战俘。
南方政治改变
编辑
在2001年的选举过后,这是斯里兰卡历史上的第一次,总统和总理是来自两个不同的党,这个共存很不和谐,尤其当总理维克勒马辛哈和UNP偏好以联邦方案来解决冲突,但库马拉通加总统所属的政党采取强硬路线与其他结盟的僧伽罗民族主义团体不相信LTTE,因为他们仍继续征税,并走私武器与军火、招募童兵、以及从事暗杀敌对泰米尔团体的成员与政府情报人员,借此强化自身力量。在这段时间内,LTTE还成功设立一些在特亭可马利海港与东部省分的重要基地。
2003年4月21日谈判破裂,当泰米尔之虎宣称他们将暂停更进一步的对话,因为他们对一些“关键议题”上的处理感到“不满”。LTTE被排除在4月14日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重建会谈之外,而且影射他们没有在和平中得到充分的经济回报。而且政府控制的东北方相对平静,但泰米尔之虎控制的地区仍有暴力事件。然而,LTTE维持其承诺以解决这20年的冲突,但指出和平仍需双方共同努力。
在10月31日,LTTE发表了自己的和平计画,要求一个临时自治当局(Interim Self Governing Authority , ISGA)。ISGA应由LTTE全权控制,并且需有控制北部与东部的权力。这引起南方采取强硬路线的人们的强烈反对,他们指控总理Wickremasinghe支持LTTE控制北部与东部。在承受党内要求采取行动的压力下,库马拉通加总统宣布一个紧急声明,并拔除三个关键的政府部门──传媒部、 内政部和重要的国防部。[61]接著,库马拉通加总统与人民解放阵线结盟,称为统一人民自由联盟,反对ISGA并主张对LTTE采取更强硬的态度,并要求举行新选举。2004年4月8日举办的选举,结果由UPFA大获全胜,并由马辛达‧拉贾帕克萨(Mahinda Rajapakse)出任总理。
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的分裂
编辑
同时,在2004年3月,LTTE的北部与东部出现了重大分裂。LTTE的东部指挥官兼普拉巴卡兰信任的得力助手Vinayagamoorthy_Muralitharan Vinayagamoorthy Muralitharan(别名为Colonel Karuna),带走5000名东部主要干部离开LTTE,声称在东部没有足够的资源与权力。这在LTTE历史上是最大的一次争吵,组织内部的冲突似乎一触即发。在议会选举过后,特亭可马利南部的短暂战斗导致卡鲁纳(Karuna)派的快速撤退与投降,他们的领导人最后(包括曾受Seyed Ali Zahir Moulana(执政党的政治人物)帮助而顺利逃跑的卡鲁纳自己)躲起来了。然而,“卡鲁纳派”在东部仍保有重要地位而且他持续对LTTE发动攻击。LTTE指控政府军暗中支持LTTE的分裂集团,这些分裂集团随后成立一个名为泰马维普的政党,希望在未来能参加选举。
停火时期大部分都在这些骚乱中度过,这之中LTTE还有超过3千次违规与“斯里兰卡监督任务”在2000年纪录到的、由斯里兰卡政府军(SLA)发起的300次违规。双方主张对方皆有秘密行动以打击彼此,使得情况变得更加复杂。政府声称LTTE不只杀害政敌、招募童兵、进口武器,还杀害政府的安全与情报人员。反方则指控政府支援准军事团体以打击他们,尤其是支援卡鲁纳集团。
海啸及余波
编辑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袭击斯里兰卡,超过3万5千人死亡,许多人民流离失所。国际纷纷施以援助,但对于是否该分配给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所控制的泰米尔地区有所争执。直到2005年6月24日,斯里兰卡政府与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达成共识──“海啸后行为管理架构”(Post-Tsunami Operational Management Structure, P-TOMS),但招来反对派的尖锐批评。P-TOMS的合法性亦在法庭上被挑战。库马拉通加总统最后撕毁P-TOMS,因此受到广泛批评,而这份充足的援助也因此未到国家北部与东部的区域。然而,随之而来的海啸标志著北部暴力事件的减少。
2005年8月12日,斯里兰卡外交部长Lakshman Kadirgamar在家中遭到刺杀,据传闻是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的狙击手所为。[62]Lakshman Kadirgamar是一位受到外国外交官高度尊重的泰米尔人,对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向来有尖锐批评。他遭受刺杀一事使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受到国际社会的排斥,亦使其失去许多外国同情。因此当斯里兰卡政府在2006年对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进行军事行动时,国际社会选择保持静默。
进一步的政治变革发生在斯里兰卡最高法院宣布库马拉通加总统第二与最后任期结束,并命令她主办新总统选举。该场选举举办2005年11月,主要有统一国民党的候选人前总理拉尼尔·维克勒马辛哈,他主张与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重启对话;统一人民自由联盟的候选人为现任总理拉贾帕克萨,他强烈反对与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对话与停火谈判。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公开地要求泰米尔人抵制这场选举。他们许多人期望投给维克勒马辛哈,而失去这些选票的拉贾帕克萨对他来说虽是致命伤,但最后仍是以些微差距胜出。选举过后,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的领袖普拉巴卡兰发表他的年度演说,表示若政府未积极促进和平,泰米尔之虎会在2006年继续奋斗。
第四次伊拉姆战争(2006-2009)
编辑
从2005年12月开始,东北部的游击队活动有所增加,包括克莱莫尔水雷袭击,造成150名政府军死亡,海虎队与斯里兰卡海军之间的冲突,以及双方同情者被杀,其中包括亲猛虎组织记者塔拉基·西瓦拉姆和亲猛虎组织议员约瑟夫·帕拉拉贾辛厄姆,两人据称被斯里兰卡政府杀害。[63]
2006年初,内战的焦点转向了平民目标,猛虎组织在该国大部分地区实施了通勤巴士和火车爆炸,包括对科伦坡及其周边地区通勤者的一系列袭击。[64]
会谈和进一步的暴力
编辑
鉴于这一暴力事件,东京捐助者会议联合主席呼吁双方回到谈判桌上。美国国务院官员向猛虎组织发出警告,称恢复敌对行动意味着猛虎组织将面临“更有能力、更有决心”的斯里兰卡军队。在谈判进行期间,发生了针对平民的暴力事件,例如2006年1月2日杀害了五名泰米尔学生。[65][66]
为了挽救双方之间的协议,挪威特使埃里克·索尔海姆和猛虎组织理论家安东·巴拉辛厄姆在最后一刻抵达该岛。各方在会谈地点问题上存在强烈分歧;然而,双方于2006年2月7日商定,可以于2月22日和23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新的会谈,继续努力取得了突破。在会谈后的几周里,暴力事件显著减少。然而,猛虎组织在4月恢复了对军方的攻击。
鉴于这一暴力事件,猛虎组织呼吁将日内瓦会谈推迟到4月24日至25日,政府最初同意了这一点。经过谈判,政府和反政府武装都同意在4月16日由一艘民用船只与国际停战监督员一起运送地区猛虎组织领导人,这涉及穿越政府控制的领土。然而,当猛虎组织取消会议,声称没有同意海军护航时,气氛发生了巨大变化。据斯里兰卡解放运动称,泰米尔反政府武装此前已同意护送。[67]
2006年4月20日,猛虎组织正式无限期退出和平谈判。尽管他们表示,运输问题使他们无法与地区领导人会面,但一些分析人士和国际社会对此持强烈怀疑态度,认为运输问题是猛虎组织为避免参加日内瓦和平谈判而采取的拖延战术。[68]暴力继续升级,2006年4月23日,6名僧伽罗稻农在稻田里被疑似猛虎组织干部屠杀,[69]2006年5月13日,13名泰米尔平民在凯兹岛被杀害。[70]在斯里兰卡陆军司令萨拉特·丰塞卡中将被一名名叫Anoja Kugenthirasah的猛虎组织黑虎自杀式炸弹袭击者暗杀未遂后,国际社会对猛虎组织的谴责急剧上升,她假装怀孕,隐瞒了爆炸物,并在科伦坡的陆军总部引爆了自己。自2001年停火以来,斯里兰卡空军首次对该岛东北部的叛军阵地进行空袭,以报复袭击。[71]
这次袭击,加上一年前Lakshman Kadiragamar被暗杀,以及一艘载有710名手无寸铁的安全部队人员的海军舰艇在度假时遭到袭击,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因为欧洲联盟于2006年5月19日决定禁止猛虎组织为恐怖组织。它导致猛虎组织在其27个成员国的资产被冻结。欧洲议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猛虎组织并不代表所有泰米尔人,并呼吁其“允许斯里兰卡北部和东部地区的政治多元化和交替的民主声音”。[72]由于该国北部和东部继续受到袭击的影响,新的会谈定于6月8日至9日在挪威奥斯陆举行。双方代表团抵达奥斯陆,但由于猛虎组织拒绝直接与政府代表团会面,声称其战士不允许安全前往参加会谈,会谈被取消。挪威调解人埃里克·索尔海姆告诉记者,猛虎组织应该对谈判破裂承担直接责任。[73]
随后发生了进一步的暴力事件,包括万卡莱大屠杀。斯里兰卡军队和泰米尔猛虎组织反政府武装相互指责对方造成了这些杀戮。还有Kebithigorlewa大屠杀,猛虎组织袭击了一辆公共汽车,造成至少64名僧伽罗平民死亡,并促使空军进行更多空袭,6月26日,一名猛虎组织自杀式炸弹袭击者暗杀了斯里兰卡第三高级军官兼副参谋长Parami Kulatunga将军。这些事件导致苏丹解放运动质疑停火是否仍然存在。[74]
Mavil Aru水纠纷
编辑
7月21日,猛虎组织关闭了Mavil Aru水库的闸门,导致了停火签署以来的首次大规模战斗。Mavil Aru是向斯里兰卡东部一些地区供水的水道,如亭可马里。2002年停火后,马维尔阿鲁冲突是斯里兰卡武装部队和猛虎组织之间最大的军事对抗之一。其相关性是出于地缘战略原因:在马维勒阿鲁地区,僧伽罗人、穆斯林和泰米尔人并肩生活。它也是科迪亚尔湾的入口,也是亭可马里港口和海军基地的入口,因此猛虎组织在该地区的存在严重威胁到斯里兰卡安全部队的存在和统治。
Mavil Aru的关闭影响了政府控制区15000户家庭的供水。[75]在斯里兰卡人民解放军最初的谈判和开闸努力失败后,斯里兰卡军方发起了一项行动,以实现重新开闸。
拉贾帕克萨总统说,供水是一项不可谈判的基本人权。此外,一位政府发言人表示,“公用事业不能被叛军用作讨价还价的工具”。政府部署了军队和空军进行进攻,不仅袭击了马维尔-阿鲁地区,还袭击了猛虎组织在拜蒂克洛和瓦武尼亚的阵地。7月26日,空军飞机袭击了猛虎组织的阵地,地面部队开始了打开大门的行动。[76]水闸最终于8月8日重新开放,关于谁真正打开了水闸的报道相互矛盾。起初,苏丹解放运动声称,他们设法说服猛虎组织有条件地解除了对水道的封锁。[77]猛虎组织声称,它“基于人道主义理由”打开了水闸,尽管军事记者对此表示异议,他们表示,在安全部队对Mavil Aru anicut进行精确轰炸后,水立即开始流动。最终,在激战之后,政府军于8月15日完全控制了Mavil Aru水库。“分水岭行动”的后果是约150名平民丧生,50000多名难民来自穆图尔和附近村庄。这是第四次伊拉姆战争的先例。[78]
猛虎组织在穆特图尔和贾夫纳的攻势
编辑
由于Mavil Aru附近的激烈战斗仍在进行,暴力蔓延至亭可马里,猛虎组织于8月初在那里对斯里兰卡一个重要的海军基地和政府控制的战略沿海城镇Muttur发动了袭击,导致至少30名平民死亡,该地区25000名居民流离失所。[79]冲突于2006年8月2日爆发,当时猛虎组织对穆特图尔发动了猛烈的炮击,然后进入,控制了该镇的一些地区。军方进行了报复,并在8月5日前重新完全控制了该镇,在激烈冲突中杀死了150多名猛虎组织战士。[80]
不久之后,在穆图尔为法国国际慈善机构“反饥饿行动”工作的17人遭到屠杀。他们被发现脸朝下躺在办公室的地板上,被枪杀,仍然穿着印有明确标志的T恤,表明他们是国际人道主义工作者。这些谋杀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81]SLMM声称政府是此次袭击的幕后黑手,[82]但政府否认了这一指控,称其“可悲且有偏见”,并表示SLMM“无权发表这样的声明,因为他们不是尸检或验尸的专业人员。”[82]
与此同时,在该国北部,猛虎组织于8月11日对贾夫纳半岛的斯里兰卡军队防线发动大规模袭击后,发生了自2001年以来最血腥的战斗。猛虎组织在攻击中使用了400至500名战士,包括陆地和两栖攻击,还向政府阵地发射了一系列大炮,包括位于帕拉利的关键军事空军基地。[79]据估计,猛虎组织在这次行动中损失了200多名战士,90名斯里兰卡士兵和水手也被打死。
由于该国北部和东部正在进行地面战斗,斯里兰卡空军对叛军控制的穆莱蒂武地区的一处设施进行了空袭,造成多名泰米尔女孩死亡。尽管猛虎组织声称有61名女孩被杀,但斯里兰卡解放军表示,他们只能统计出19具尸体。[83]政府表示,这是猛虎组织的一个训练设施,儿童是猛虎组织儿童兵,尽管猛虎组织声称受害者是在孤儿院参加急救课程的女学生。
同一天,载有巴基斯坦高级专员巴希尔·瓦利·穆罕默德前往斯里兰卡的车队遭到袭击,一辆汽车人力车内隐藏的克莱莫尔杀伤人员地雷在经过时爆炸。高级专员没有受伤,但在爆炸中有7人死亡,17人受伤。[84]高级专员声称,据信印度实施这一行动是为了恐吓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是斯里兰卡政府的主要军事装备供应商之一。[85]巴基斯坦承诺在未来几个月内每10天装载一船设备。
桑普尔的沦陷
编辑
自暴力事件恢复以来,军事机构越来越担心,位于亭可马里的战略要地[86]斯里兰卡海军基地受到位于桑普尔及其周围的猛虎组织炮位的严重威胁,桑普尔与亭可马里隔科迪亚尔湾相望。[87]从该地区的猛虎组织基地发射的火炮可能会削弱海军基地,使其完全瘫痪,并切断通往贾夫纳的唯一军事供应链。海军舰艇的所有行动也一直处于猛虎组织的监视之下。[88]这些担忧得到了2005年访问该岛的美国军事顾问团队的支持。
在Mavil Aru和Muttur发生冲突后,猛虎组织加强了针对亭可马里海军基地的袭击,斯里兰卡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塞在8月21日的一次讲话中明确表示,政府的意图是消除猛虎组织对桑普尔的威胁。8月28日,军方发动进攻,夺回了猛虎组织在桑普尔和毗邻的Kaddaiparichchan和Thoppur地区的营地。这导致猛虎组织宣布,如果攻势继续,停火将正式结束。[87]
在取得稳步进展后,由旅长Sarath Wijesinghe领导的安全部队于9月4日从猛虎组织手中夺回了桑普尔,并开始在那里建立军事基地,[89]因为猛虎组织承认失败,并表示他们的战士“撤出”了这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城镇。[89]这标志着自2002年签署停火协议以来的首次重大领土易手。[90]斯里兰卡军方估计,其33名人员和200多名猛虎组织战士在进攻中丧生。[91]
猛虎组织的报复和进一步的和平谈判
编辑
猛虎组织在10月进行了反击。首先,他们在穆哈马莱的一场激战中杀死了近130名士兵,穆哈马赖是该国北部政府和猛虎组织控制区之间的过境点。[92]就在几天后,一名疑似猛虎组织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在该国中部的哈瓦那袭击了一支海军车队,造成约100名休假回国的水手死亡。[93]这是冲突历史上最致命的自杀式袭击。[94]
两天后,猛虎组织海虎部队对南部港口城市加勒的达克希纳海军基地发动了袭击。这是猛虎组织发生的任何重大袭击中最南端的一次,有15名猛虎组织战士乘坐五艘自杀式船只抵达。这次袭击被政府击退,对海军基地的破坏很小。据信,所有15名猛虎组织战士和一名海军水兵都在袭击中死亡。[95]
尽管发生了这些事件,双方同意无条件参加10月28日至29日在日内瓦举行的和平谈判。[96]然而,由于在重新开放关键的A9公路问题上存在分歧,和平谈判破裂,A9公路是连接贾夫纳和南部政府控制区的纽带。虽然猛虎组织希望这条在8月激战后关闭的高速公路重新开放,但政府拒绝了,称猛虎组织将利用这条高速公路向经过的人征税,并将利用它对政府军发动进一步进攻。[97]
新年伊始,疑似猛虎组织武装分子在该国南部发动了两起公共汽车爆炸事件,造成21名平民死亡。新闻报道称,这些袭击具有猛虎组织袭击的所有特征。[98]斯里兰卡政府谴责这些袭击,并指责猛虎组织实施了这些袭击,尽管猛虎组织否认与之有任何牵连。
政府军在东部的攻势
编辑
2006年12月,斯里兰卡政府官员宣布计划将猛虎组织赶出斯里兰卡东部省,然后动用全力在该国北部击败猛虎组织。政府表示,猛虎组织正在向东部的平民定居点开火,并使用35000人作为人盾。[98]这些说法后来得到了该地区平民的支持,他们告诉记者,他们被泰米尔猛虎组织用武力控制。[99]2006年11月7日,在相互矛盾的说法中,超过45名泰米尔平民在所谓的瓦哈拉伊爆炸案中丧生。
随后,军队于2006年12月8日在巴蒂科洛阿区开始对猛虎组织发动进攻,目的是夺取猛虎组织在东部的主要据点瓦卡莱;由于该地区有大量平民,加上持续的季风雨,作战行动难以进行,经过一周的战斗,行动暂时中止。[100]在接下来的几周里,估计有20000名平民逃离政府控制的地区,担心即将发生的袭击。军队于1月中旬发动了新的攻势,瓦卡莱于1月19日落入前进的部队手中。在东部攻势持续期间,猛虎组织和其他组织指控政府在1月2日的帕达胡图赖爆炸案中谋杀了15名平民,当时空军轰炸了他们声称是猛虎组织在斯里兰卡北部Illuppaikadavai的海军基地。[101]据预测,瓦卡莱的损失将切断北方猛虎组织向其东部干部的供应路线,从而削弱猛虎组织对东部已经日益削弱的控制。[102]
随着军事进攻的进行,猛虎组织继续在政府控制的领土上对平民发动袭击。2007年4月1日,军方指控猛虎组织在拜蒂克洛东区杀害了6名僧伽罗海啸救援人员。[103]第二天,疑似猛虎组织武装分子在安帕拉的一辆民用巴士上引爆炸弹,造成17人死亡,其中包括3名儿童。[104]
主要由特种部队和突击队组成的小组部队于2月开始了一项新的行动,[105]以清除东部省仅存的猛虎组织战士。作为行动的一部分,部队于3月28日占领了猛虎组织在Kokkadicholai的关键基地,[106]并于4月12日占领了战略要道A5公路,15年来首次将整个公路置于政府控制之下。[107]这意味着猛虎组织在东部的存在减少到拜蒂克洛西北部Thoppigala地区140平方公里的丛林地带。[105]在长达三个月的托皮加拉战役之后,军队于2007年7月11日占领了托皮加拉峰,结束了猛虎组织在东部省的军事能力,并结束了东部战区的第四次伊拉姆战争。
政府军在北方的攻势
编辑
北方的零星战斗已经持续了几个月,但2007年9月后冲突的强度有所增加。在前线防线的冲突中,双方进行了猛烈的炮击,随后进行了军事入侵。[108]2007年12月,猛虎组织在Uyilankulama、Parappakandal和Thampanai的防御工事被斯里兰卡军队的前进部队所摧毁。[109]
陆军司令萨拉特·丰塞卡中将在接受《星期日观察家报》采访时表示,陆军占领了猛虎组织的前沿防线,并从四面八方包围了瓦尼猛虎组织基地。他还说,大约还有3000名猛虎组织成员,军方打算在明年前六个月内消灭他们。[110]一天后,陆军、空军和海军指挥官发表了不那么乐观的声明。军队将在瓦尼面对大约5000名猛虎干部。陆军司令打算在2008年8月将前线目前的战斗转入决定性阶段。指挥官们认为,很有可能在2008年击败猛虎组织。[111]
斯里兰卡军方声称,2007年11月26日,斯里兰卡空军对Jayanthinagar的一个掩体进行空袭,猛虎组织领导人Velupillai Prabhakaran受重伤。[112]斯里兰卡空军公开发誓要摧毁猛虎组织的整个领导层。[113]2008年1月5日,猛虎组织军事情报负责人查尔斯上校在一次克莱莫尔地雷伏击中被远程侦察巡逻队(斯里兰卡)击毙。[114][115]
废除停火协议
编辑
国防部长Gotabhaya Rajapaksa于2007年12月敦促政府放弃停火协议,2008年1月2日,斯里兰卡政府正式放弃。2002年2月至2007年5月,斯里兰卡监测团记录了猛虎组织3830次违反停火的行为,而安全部队351次。自2007年5月起,苏丹解放运动停止就违反停火的行为作出决定。因此,政府表示不再需要停火。几个捐助国对斯里兰卡政府的撤军表示失望。猛虎组织正式回应称,由于政府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单方面退出停火协议,并且他们准备继续履行协议,国际社会应该立即取消对猛虎组织的禁令。[116][117]
政府随后试图沿着穆哈马莱前进防线开辟第三条战线。在4月23日的最初挫折之后,[118]斯里兰卡军队迅速推进,于5月9日占领了阿达姆潘镇,[119]于6月30日占领了由岛上最肥沃的稻田组成的Mannar“饭碗”,[120]于7月16日占领了Vidataltivu,[121]于7日占领了Iluppaikkadavai。[122]
2008年7月21日,猛虎组织宣布将于7月28日至8月4日宣布单方面停火,以配合将在科伦坡举行的南盟国家元首第15次首脑会议。[123]然而,斯里兰卡政府认为猛虎组织的提议是不必要和背信弃义的。[124]
政府的重大军事成果
编辑
2008年8月2日,猛虎组织在Mannar区的最后一个据点Vellankulam镇落入前进的苏丹解放军部队手中,完成了夺回该区的八个月努力。随后,经过数周的激烈军事对抗,陆军于9月2日控制了马拉维。猛虎组织于9月9日对瓦武尼亚空军基地进行了突然袭击,双方都声称取得了胜利。
7月底,军队从马纳尔进入了猛虎组织的最后一个据点基利诺奇区,意图在年底前占领基利诺奇奇。2008年10月3日,一支联合国援助车队设法在基利诺奇区卸下了所有货物,并称基利诺奇镇几乎被遗弃,但猛虎组织在10月6日的自杀式爆炸中杀死了退役少将Janaka Perera和其他26名受害者。
2008年10月17日,苏丹解放军部队切断了纳奇库达以北的Mannar-Ponaryn A32高速公路,从而有效地包围了该岛西北海岸仅存的主要海虎据点。之后,陆军特遣部队1继续向普内林推进,占领了基兰奇、帕拉维、维拉维尔、瓦莱帕杜和魔鬼角。2008年11月15日,陆军特遣部队1的部队进入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猛虎组织据点Pooneryn。与此同时,新成立的陆军第三特遣部队被引入曼库拉姆地区,目的是让猛虎组织干部进入贾夫纳-康迪A9公路以东的新战线。苏丹解放军部队于2008年11月17日占领了曼库拉姆及其周边地区。
与此同时,在最近一轮战斗中流离失所的20多万平民的处境正在演变成一场人道主义灾难;然而,由于许多原因,包括对猛虎组织谈判诚意的怀疑,西方政府和印度都没有进行干预,促成新的停火。[125]
基利诺奇的沦陷和随后的事件
编辑
斯里兰卡军队于2008年11月23日开始攻击基利诺奇。军队从三个方向攻击叛军的防御。[126]然而,猛虎组织进行了顽强抵抗,旷日持久的袭击导致双方伤亡惨重。[127]
直到2009年1月1日,苏丹解放军部队才能够占领位于阿-9路线基利诺奇以北的帕兰坦。这隔离了猛虎组织大象山口据点的南部外围,也暴露了猛虎组织在基利诺奇的主要防御工事。这使得攻占基利诺奇变得简单得多,叛军十多年来一直将其作为事实上的行政首都,并于1月2日完成了这一任务。基利诺奇的损失大大削弱了猛虎组织作为一个有能力、无情的反叛组织的形象,[128]观察人士预测,在多条战线上难以承受的军事压力下,猛虎组织很可能很快就会崩溃。
老虎队很快放弃了在贾夫纳半岛的阵地,在他们最后的主要基地穆莱蒂武丛林中进行了最后的抵抗。到2009年1月14日,整个贾夫纳半岛被斯里兰卡军队占领。然而,他们无法坚持很长时间,1月25日,苏丹解放军部队占领了穆莱蒂武。查莱的最后一个海虎基地将于2月5日沦陷,使叛军控制的领土面积减少到约200平方公里。
战争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对平民的暴行加剧,平民伤亡迅速增加。2009年2月19日,人权观察发表了一份报告,指责斯里兰卡军队在不分青红皂白的炮击(包括多次炮击医院)中“屠杀”平民,并呼吁斯里兰卡政府结束其在军方控制的拘留营中“拘留流离失所者”的政策。人权观察还敦促泰米尔猛虎组织允许被困平民离开战区,并“停止向试图逃离的人开枪”。联合国还对国内流离失所者的状况表示担忧,估计约有20万人被挤在瓦尼海岸一块14平方公里的狭窄土地上,政府已宣布该土地为“禁火区”。
2009年2月20日,两架执行自杀任务的猛虎组织飞机对斯里兰卡商业首都科伦坡进行了神风敢死队式的空袭,造成2人死亡,45人受伤,但两架飞机都在摧毁陆军总部和主要空军基地等预定目标之前被斯里兰卡空军击落。到3月底,泰米尔猛虎组织只控制了禁火区外的一平方公里,低于三年前的约15000平方公里。拉贾帕克萨总统面临政治压力,要求他找到冲突的政治解决方案,他呼吁与泰米尔民族联盟举行会议,但他们拒绝了,直到政府解决了被困在战斗中的平民面临的人道主义危机。[129]
4月5日,军事分析家/记者D.B.S.Jeyaraj将Aanandapuram战役描述为30年战争的“决定性时刻”。这场战斗见证了猛虎组织大多数久经沙场的地面指挥官的死亡,其中包括猛虎组织北部前线战斗编队的总指挥官Velayuthapillai Baheeratakumar,别名Theepan。来自5个师的5万多名苏丹解放军士兵参加了包围猛虎组织干部的战斗,该战斗位于Paranthan Mullaitivu A35高速公路、Nanthikadal和Chalai泻湖与印度洋之间的一小块沿海地带。叛军伤亡达625人。
在“禁火区”作战
编辑
苏丹解放军部队将泰米尔猛虎组织推进了为平民设立的禁火区。猛虎组织随后在禁火区建造了一个3公里(2英里)长的堤岸,困住了30000多名平民,但苏丹解放军得以摧毁。
4月21日,斯里兰卡军队对猛虎组织领导人Vellupillai Prabhakaran发动攻击。与此同时,大批泰米尔人正在逃离“禁火区”。第二天,两名猛虎组织高级成员(猛虎组织媒体协调员Velayuthan Thayaniti,化名Daya Master和一名高级翻译Kumar Pancharathnam,化名George)[130]向前进的斯里兰卡军队投降。这对叛军领导层来说是一个“粗鲁的打击”和重大挫折。[131]当被问及为什么投降时,两人都强调,叛军向平民开枪,阻止他们从“禁火区”逃到政府控制区的安全地带。他们还声称,猛虎组织仍在绑架和征募年仅14岁的儿童,并将向任何试图抵抗的人开火。[132]
到4月25日,猛虎组织控制下的面积减少到10平方公里。尽管泰米尔人继续逃离“禁火区”,但联合国估计,在2009年1月至2009年4月期间,可能有约6500名平民死亡,另有14000人受伤。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军队从叛军手中夺回的土地人口完全减少,完全被毁。[133]
随着战斗的继续,一组独立的联合国专家呼吁人权理事会紧急成立一个国际调查机构,以解决斯里兰卡军队与泰米尔叛军之间战斗中的“危急”局势。根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OCHA)的数据,超过19.6万人逃离了冲突区,这是东北海岸线上一块不断缩小的土地,政府军与猛虎组织之间的冲突仍在继续,而至少5万人仍被困在那里。联合国驻科伦坡发言人Gordon Weiss表示,有100多名儿童在“大规模杀害平民”的事件中死亡,并将斯里兰卡北部的局势描述为“血雨腥风”。[134]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Ban Ki-moon)表示,他对上周末数百名斯里兰卡平民在军队与泰米尔分离主义叛军的敌对行动中被杀害感到震惊。他对冲突地区继续使用重型武器深表关切,但也强调,“猛虎组织对平民安全的鲁莽不尊重导致数千人仍被困在该地区”。
5月13日,联合国安理会向新闻界发表声明如下:,“安全理事会成员强烈谴责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猛虎组织)承认斯里兰卡政府打击恐怖主义的合法权利。安全理事会成员要求猛虎组织放下武器,允许仍在冲突地区的数万平民离开。安全理事会成员对有关在平民高度集中地区继续使用大口径武器的报告深表关切,并期望斯里兰卡政府履行其在这方面的承诺。
2009年5月16日,斯里兰卡军队突破猛虎组织的防御,占领了泰米尔猛虎组织叛军控制的最后一段海岸线。军方报告称,他们将在几天内“清除”叛军控制的剩余土地。后来,军方声称,据称截获了猛虎组织的通信,叛军在实际上被切断了逃跑路线后,正准备进行大规模自杀。据报道,一些叛乱分子引爆了自己的炸弹。[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