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破解当前街道社区党建存在的“党员难集中、活动难开展、教育难覆盖、作用难发挥”四难问题,康巴什新区立足实际,建立了以“党员中心户”“党员和事佬”和“党员示范户”为载体的联系党员、服务群众工作新机制,在团结带领辖区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一、主要做法
(一)“党员中心户”激发党员活力,凸显中心效应
为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执行力,带动群众积极参与 “品牌社区、品质小区、幸福家庭”建设,康巴什新区所辖街道在各个住宅小区建立了“党员中心户”,形成了以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为统领的组织网络体系,使“党员中心户”成为社区的“红色名片”。
1.做党群之间的“连心户”。“党员中心户”以楼栋为单位进行设置,每个楼栋或几个楼栋设一户“党员中心户”,一般是由有党员身份的楼栋长担任“中心户”户主。街道党工委按照所处位置、政治素质、协调能力、硬件达标等“四个适宜”标准抓选点。在具体操作上,优先选择懂政策、积极性高的退休老党员干部作为“党员中心户”。同时,积极推行“双培制”,把思想政治素质好的群众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佼佼者培养成“党员中心户”,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断壮大“党员中心户”队伍,保证活动长期稳定开展。按照“就近方便、易于集中、利于活动”的原则,每个党员中心户就近联系5至10名党员,联系10至20户群众。
2.做党员学习的“充电站”。各街道针对辖区居民集中学习难、宣讲活动开展难的实际,在“党员中心户”家庭里开设讲堂,方便党员群众参与学习,努力做到“零漏学”、“零掉队”,让“党员中心户”真正成为学习知识、提高党性修养的高地。并在“党员中心户”家庭现有条件的基础上,从党费中拨出专项资金,统一发放记录簿,订阅党建报刊杂志,为有条件的“中心户”配备学习光盘,添置活动设施,充分调动现有党建资源,使每个“中心户”的作用得以最大化发挥,实现了“在家做党建,把党建做到家”的效果。党员们通过学习和交流,头脑充实了,思路清晰了,心情也舒畅了。以滨河街道为例,其“党员中心户”组织辖区离退休党员和流入党员集中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生死牛玉儒》等专题教育片,以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5场次,参与人数98人次。
3.做社情民意的“收集箱”。“建议在新区各大型超市、商场、公园、广场等公共区域设置自行车停车位;丽日家园小区大门设计上存在缺陷,视线不开阔,进出车辆和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周围状况,存在安全隐患;辖区双职工家庭较多,针对部分低年级学生放学后,无家长接的,建议街道社区组织志愿者统一管理学习,减轻家长负担”。“党员中心户”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争先恐后的提着意见和建议,包片干部崔艳蓉不时的提醒,大家一个一个来,我好做记录。通过借助“党员中心户”平台,开通了“知民心、察民情、解民忧”的绿色通道,安排社区包片干部或“中心户”户主在每次集中学习或议事期间,一并收集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及诉求。对于提出的各种问题分类梳理,能够当场答复处理当场答复解决,第一时间解决群众诉求或纠纷;对当场不能答复的,结合街道社区办结、干部化解、班子研究、定期回访的“四线解决”方案阶梯化推进,差异化解决。
4.做居民群众的“贴心人”。“小区内的这个公共厕所终于开了,可是给我们这些不习惯在家里上厕所的老年人提供了方便。”居住在丽日家园小区内73岁的高花眼大爷微笑着说。兴旺社区老党员乔长喜自成为“党员中心户”后,他家就成了党员干部群众的交流中心,大家通过交流沟通,邻里关系和谐了,心情舒畅了,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成了老百姓的“贴心人”。居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个党员一面旗,党员连着你我他,遇到困难找党员”。乔长喜老人笑呵呵地说:“能为大伙服务,我心情也愉快”。滨河街道党工委书记白飞平说:“我们要通过不断细化和拓展“党员中心户”的活动内容和范围,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使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更加广泛、深入,将逐步探索形成以党员中心户的“点”带动周围群众和整个辖区“面”的良好局面。”
(二)“党员和事佬”助推矛盾化解,促进社区和谐
为有效调处邻里纠纷,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康巴什新区各街道专门成立了“党员和事佬”协会,由辖区内群众威信高、乐于助人、处事公道、善作沟通和调解的热心老干部、老党员担任“和事佬”,充分发挥老党员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核心带动作用,及时预防和调解民间纠纷,有效地缓解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构筑起了和谐社区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火墙”,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1.邻里纠纷巧调解。街道在实行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的基础上,创新基层调解机制,将“党员和事佬”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抓手,抓住社区老党员、老干部生活经验丰富、群众威信高的特点以及常年扎根在群众当中,易与群众相沟通的优势,及时预防和调解社区矛盾纠纷,实现“党员和事佬”化解矛盾纠纷叫得应、谈得来、解得了。居民乔喜存说:“他们是邻居,也是前辈,处理事情公道,他们说话我们信!”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群众难处,“和事佬”们往往是从问题的根子上解决,很少反弹,仅1年时间“和事佬”队伍便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近100多件。去年家住揽胜苑三期的刘毓莲与丈夫产生了矛盾,当时,两口子都在气头上一度决定不再一起过了,家庭关系很紧张。社区“党员和事佬”张凤莲得知后,主动介入其中,利用闲暇时间到她家拉家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化解了家庭矛盾。对于涉及群众利益与社区工作间的矛盾,“和事佬”们成了居民“代言人”,提建议,想办法,从中协调,成为社区居民参政议政的重要力量及社区和谐发展的后盾“智囊团”。
2.延伸功能促服务。“党员和事佬”以促进家庭和气、邻里和睦、社区和谐为主要任务,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拓展自身的服务功能,如向了解社情民意、向党组织传递信息、向居民群众宣传政策等方面多元化发展。主动参与社区“露天讲堂”革命传统“红色”理论的讲解,向居民群众传达新时期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成为社区党群干群密切联系的亲密纽带。下一步,队伍形成一定规模后,要谋划组建“党员和事佬”协会,在社区党委领导下,积极承担社区服务职能。
(三)“党员示范户”立标杆作表率,汇聚发展力量
各街道通过评选“党员示范户”,不断激发每位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使一个骨干成为一个中心,一个中心辐射带动一片,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带头引领发展,带头传播正能量,懂感恩、讲奉献,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居民的普遍价值追求,融入到日常的生活细节中,促进社区文明,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1.引领志愿服务。“党员示范户”坚持带头文明守法、带头参与志愿服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周围的群众,营造出关爱、奉献的浓厚氛围。2013年康巴什新区启动了“红色暖流”党员义工服务行动,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活动中,“党员示范户”主动带头参与,积极帮助解决居民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进一步密切了党群联系。哈巴格希街道新北社区“党员示范户”王建刚,是转移进城的一名赤脚医生,也是“红色暖流”医疗卫生岗上的一名党员义工,4年来主动为辖区行动不方便的居民进行免费义诊,定期为敬老院的老人们检查身体,对一些生活贫困的居民给予减免医药费,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2.引领文化发展。“党员示范户”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主动参与、宣传社区文化活动,主动引导、组织居民群众,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在社区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各小区在党员队伍中积极吸纳各类文艺爱好者,组成文艺宣传党小组,及时传播党的声音和社会正能量。滨河街道宁馨社区“党员示范户”武金保,是一名70多岁的老党员,退休后仍继续发挥余热,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每天坚持在社区广场上义务为跳舞的居民放音乐,大家亲切地称他为“老武音响师”。另外,放音乐结束后,他会继续留在广场上捡垃圾。他的认真与热情感染了周围的许多人,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很多居民也自觉地改掉了随意扔垃圾的不良习惯。他的默默无闻奉献、付出,真正诠释了一名党员一面旗。
3.引领就业创业。充分发挥“党员示范户”在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中的带动引领示范作用,通过整合社区资源,组建创业就业指导服务团队,现身说法,开展“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感动身边人”活动,来转变群众的创业就业观念。并通过“联建”、“共驻”等形式,将辖区内自主创业的党员户组建成“创业型党小组”,通过党小组推广创业经验,引导群众创业,实现稳定就业。哈巴格希街道新北社区“党员示范户”贾天宝,是一名“致富带头人”。转移进城后,他主动参加街道组织的免费就业技能培训,主动寻找就业出路,找到了一份园林养护工作。他在自己就业的情况下,还不忘带领老乡们共同致富,主动引导周围居民转变思想观念,带领150多名居民就业,帮助增收共计300余万元。
二、取得成效
通过设立“党员中心户”、借助“党员和事佬”、评选“党员示范户”,真正实现“党建进户,服务到人”,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真正让“户子”作用的发挥构筑起了街道“大党建”工作格局。
(一)确保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全覆盖”。充分发挥社区党委核心引领作用,了解掌握居民需求,整合协调辖区资源,推进共驻共建共享,实现了社区服务管理的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了社区的每个家庭、各个角落,使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
(二)实现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零距离”。广大党员身入群众、心入群众,面对面与老百姓交流沟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实打实为群众解难题、搞服务,解决了“党员将自己等同于群众”的问题,真正将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变成了自觉行动,巩固和扩大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筑牢了党的基层群众基础。
(三)架起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搭建起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纽带,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服务意识,使其真正能够沉下身子贴进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需,与群众交心谈心,用实在的、具体的行动取得群众的认可与理解,化解群众的怨气,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成为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