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扶贫结对帮扶为例浅析党员如何有效帮扶贫困户
康巴什新区党工委组织部组织一科
摘要:党员帮扶活动是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员教育的有效载体,对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营造和谐的干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新常态下,在党员帮扶中,突出问题导向,精准发力,让帮扶帮到点子上,帮到有生力量上,才是做实党员服务群众工作,构建惠民党建新格局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基层党建 精准帮扶 服务群众
近年来,康巴什新区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突出民生优先,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先后深入基层,围绕转移农民就业、扶贫、日常便民利民服务等开展了转移农民就业帮扶“311”行动、扶贫包联、“红色暖流”党员志愿服务等一系列帮扶活动,为农民群众办了不少实事、好事,在推动农民群众实现就业、脱贫致富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特别是“红色暖流”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中设立的关爱孕妇、扶老助残、就业帮扶、课业辅导等帮扶岗位,让党员服务群众工作基本实现了常态化,受到了群众的点赞、好评。同时,通过这种领导干部下基层帮贫济困、解忧解难的帮扶方式,使大多数党员干部受到了教育,增进了与群众情感交流,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同时帮扶活动也逐渐成为了党员干部增强党性,提高素质的重要平台。但在具体工作中,领导干部联系、帮扶群众工作仍存在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以扶贫结对帮扶为例,就党员干部如何精准施策、精准帮扶进行探讨,以期为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帮扶贫困户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基本情况
按照贫困人口确定标准,康巴什新区共识别出40户113人贫困人口,全部为农村未转移人口。2015年,新区印发了《康巴什新区扶贫开发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18位县处级联系领导和40个结对帮扶单位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帮扶单位按照一个部门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和一把手总负责原则,通过提供就业创业岗位、社会扶贫政策、社会救助、生态移民等开展帮扶工作,引导、帮助其实现稳定脱贫。目前已有33户89人贫困户通过生态移民实现了脱贫,脱贫率达82.5%。就目前来看,新区贫困户只剩7户24人,因此,基层党组织在帮扶中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确保精准脱贫不返贫仍任重而道远。
二、现状分析
(一)贫困户现状分析。据调研数据分析,贫困户虽多是农村常住户,但受当地自然条件的限制,农村土地生产力较低,农村经济基本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劳动力从事农业的比例仅占57.5%,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政策性收入和外出务工。且贫困户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还有一部分人有一定智力障碍或身体残疾,往往靠救助低保度日;发展技能低,贫困人口中高中以上学历的只占13.3%,且多为在读生,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的群体只有很少一部分,对他们的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政府投资不少,但总是收效甚微,因为他们自己没有学习的意愿或时间精力,收入水平低。就致贫原因来看,以户为单元的个体贫困,大多数是多种贫困因素叠加的结果,40户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有11户,占27.5%;因子女教育致贫的有8户,占20%;因土地生产力低,资金和技术缺乏致贫的有21户,占52.5%。
(二)帮扶工作分析
从目前帮扶工作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1. 帮扶工作中各级积极性调动不够充分。首先,目前的帮扶工作大都是帮扶干部“一头热”,未能充分调动起贫困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贫困户脱贫攻坚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到位。帮扶干部“过度的帮扶”,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部分贫困户的惰性,让他们更加过分地依赖帮扶、依靠政策性补贴,难以形成靠自己努力和奋斗脱贫致富、改变生活的斗志和勇气。其次,未能充分发挥基层各级组织的协调管理作用。基层组织(如村委会)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如村书记、驻村干部等)大多是村里的“知情人”、“知心人”,在帮扶中,帮扶干部缺少与他们的沟通、了解,帮扶借力不到位。
2. 帮扶举措缺乏针对性。帮扶思路不够开阔,帮扶形式过于单一,大多只是逢年过节米、面、油等物质上的慰问,没有量身制定从根本上帮助贫困户脱贫的措施。
3. 帮扶工作考核制度不健全。对于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缺乏一个有效的、科学的考核办法,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难以准确清晰地评价一个干部、一个部门的帮扶成效。
三、对策建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关键靠支部”。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在农村最坚实的组织和力量支撑。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基层党员的“传帮带”作用,引导贫困人口不贪恋附着在贫困帽子上的各种政策红利,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识,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机关干部下基层转作风,服务群众脱贫致富促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扶贫与扶志两手抓。扶贫先扶志。实践证明,帮助贫困户脱贫解困,仅靠采取送钱送物等“输血”式的救济方法,虽会受到贫困户一时的欢迎,但不治本,反而极易助长一部分贫困户的懒惰依赖思想。因此,党员干部要做好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必须找到贫困户贫困的根源,摸准贫困的症结,先从思想上入手,引导、激发其增强自强意识,同时各基层党组织可帮扶身边一部分有志于脱贫,有能力脱贫的贫困户,找准致富路,并有针对性地在资金、科技、信息等各方面予以扶持,让其率先实现脱贫,使贫困户学有目标,看有榜样,为下一步帮助其脱贫致富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二)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因病致贫,有的属于能力性贫困,有的属于条件性贫困(缺钱、缺技术等)。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这样的脱贫不能持久;大包大揽式的帮扶也只能是改变现状,不会惠及长久。因此,在贫困户结对帮扶过程中,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做到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是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针对有学习能力的贫困户,鼓励其参加特色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并探索实行带薪学习、带岗学习、上门指导等扶贫培训,提升贫困农民综合素质,提升“造血”能力。二是拓展脱贫渠道。除帮扶就业等常用举措外,帮扶干部可充分利用QQ、微信或自己的交际圈,帮助农村贫困户打通猪、牛、羊、鸡及其附属产品的销路,增加其收入,让其乐享付出后的收获感,以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三是扶贫相关的基层党组织可积极探索财政扶贫资金有偿使用的新路子,如扶贫担保、信用借贷等;强化对申请金融扶贫富民贷款等扶贫贷款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扶贫责任落实,发挥好其在脱贫中的带动作用。
(三)健全扶贫帮扶考核机制。强化对扶贫帮扶工作的考核,通过对包括贫困户能力素质、生产生活条件、产业发展、收入状况等各方面指标的提升幅度来衡量整体帮扶工作成效的好坏,避免出现以是否脱贫为唯一指标的冒进式考核。同时,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把服务成效作为党员干部考核奖惩、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奖优罚劣,确保扶贫结对帮扶真正取得实效。